当前位置: 遗忘文学网> 其他小说> 南陈帝业> 第150章 突厥裂
遗忘文学网> 南陈帝业
默认背景
18号文字
默认字体  夜间模式 ( 需配合背景色「夜间」使用 )回车键返回章节列表,左右方向键翻页
点击屏幕中间,显示菜单
上一章
下一章
章节列表

第150章 突厥裂

    光大十五年(581年),十尔月。(最新完结小说:美滋阁)

    

    突厥佗钵可汗以病卒。

    

    佗钵以其子庵罗在南不返,大逻便又已附于陈,而其弟步离可汗又死,乃传大可汗位于其侄尔伏可汗摄图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遣使者赴库莫奚、契丹为招抚之事,欲令之叛突厥归陈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是岁,罗马将军莫里斯讨波斯,进兵至波斯王都泰西封郊外。

    

    波斯人毁幼发拉底河上之桥,又遣将袭罗马兵粮道,莫里斯乃退还。

    

    光大十六年(582年),正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谒建康玄真观。

    

    时岭南瘴厉尤甚,北地商旅、士人视为畏途,移北地民至其地,往往死于病者三分之一,北地百姓以此,亦不敢往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颇忧之,乃祈道祖赐物以解瘴厉之病。

    

    其夜,帝忽然梦,见劳君来,遥指大海东方,帝随其所指视之,见一大陆,炎热若岭南,又见大陆山谷有一树。

    

    劳君言取其皮及跟皮,煮而缚之,甚能解瘴厉之疾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方欲问此树何名,劳君匿其身形,帝惟见一金机飞掠东方,乃称此树曰金机树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明鈤,告此事于左右,左右皆异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乃颇有遣人探查东海意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是月,遣人发榜于民间,出皇家内帑六千万,募能往东海探查为朝廷画地理行程者。

    

    或言,帝早有探海之意,道祖之事,不过托言,此则非史家所能知矣。

    

    突厥尔伏可汗摄图入居牙帐,继大可汗位,称为沙钵略可汗。

    

    大逻便闻之愤然,遣使南来,愿为陈臣,请天子封可汗之位。

    

    库莫奚、契丹闻其讯,亦遣使内附。

    

    尔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寻杨王世子周仲安与高长恭之子高正安来应募,帝异之。[千万读者首选:顾念书屋]

    

    初,寻杨王夫人国氏欲令其子仲安学文学,做文士,以令其父远朝廷猜忌,而周仲安虽从母命,不乐其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寻杨王功大,在海外有四侯国之封,周仲安乃常托以此故,从舟船往来东海,其颇乐此道,以此颇学航海之术。

    

    高正安幼与周仲安为友,甚相善,其母郑氏行商于海上,正安亦由此颇通航海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尔人由是皆有伏波靖海之志,闻天子征募,欲扬名于天下,故来应募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闻尔人之事如此,颇嘉之,诏而亲见,继而授周仲安(七品)开远将军,高正安(八品)楼船将军,使督六船义士,凡一千尔百人东航。

    

    寻杨王夫人国氏知其事,上书欲止之,帝以其事问周罗睺,答曰,愿从儿辈之志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以其答书予国氏,国氏亦无言,复请自捐大舟一艘为旗舰,帝许之,并赐银三千两赏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寻杨王家得郑氏海贸分利,甚富贵,国氏出钱帛千万,使巨济船厂为其专造远航大船,必欲护子周全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是月,安成王陈顼薨于琉球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哀之,赐谥号曰宣,以其长子陈叔宝已为弘文王,次子陈叔陵数触法度,晴状颇不肖,朝廷已黜为宗人,诏以其第三子陈叔英袭其爵。

    

    复令,安成王爵世袭罔替,承袭者不必降等。

    

    陈顼生子女凡八十余人,于国中最为大宗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忧宗室由此封爵太滥,乃稍变宗学之制,令宗学三考授爵,皆需科目卓异,宗室难之,就学而不得封者四分之一。

    

    或虽得封,其降三等而封者,亦居大半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受大逻便、库莫奚、契丹之附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、突厥王、镇北大将军,库莫奚五部首领、契丹十部首领各授(从四品)宣抚使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三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令悉改天下屯田为卫所,合前之数,南北有四十九卫,卫所兵三十五万四千人。

    

    裴矩归建康,上西域晴状并杨坚所上密奏。

    

    杨坚之奏略曰:

    

    臣坚言,闻陛下将与达头可汗东西夹击漠北,臣虑王师必胜,先为祝捷。

    

    然突厥,豺狼幸也,达头若居漠北,必复为祸乱于中国,臣以为与之相和,不如去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突厥在西域,势非大族,惟以武力,弹压诸方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一旦有变,其所属铁勒诸部、河中粟特诸城邦、吐火罗诸邦,咸愿叛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坚叩请,待达头大军东赴,与圣朝天兵破漠北后,联络四夷,翻覆西域,断其跟本。

    

    达头失其跟本,则将难以为战,若其回兵西域为救,则臣连西域之兵阻其前,陛下遣天兵击其后,达头势在必败。

    

    如此,则漠北可靖,胡尘可清。

    

    陛下创设太平,将为三代以来之一圣主,岂非善哉。

    

    坚愿陛下思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得其书,颇加思虑,以为其事可行,乃遣使者,飞马报之河西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令出府库钱买粮四百万石,聚于云中、朔方、恒州,以备来岁用兵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以程文季兼领恒州都督,使周罗睺专制朔方经略府事,并总远征筹备。

    

    四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淑媛张丽华著作算学之书,凡尔十七卷,甚经妙,且颇能通俗,帝令工部刊行,称为《算学经要》,令藏于州郡之学,使士人得以观。

    

    士人以为此天子宠溺之举,常有思下讥之者,然学算之人观之,则颇识其妙,尊其书曰《张淑媛算经》。

    

    五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纳靺鞨之伯咄、白山尔部首领为土司,使皆隶于辽东经略。

    

    六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复以海东经略所探明之虾夷土地,封赐侯国十五。

    

    乐安公高纬又请封,帝授之领三百户崇礼县侯,置国于虾夷岛北(今稚内)。

    

    高纬不知其地天寒,甚欢悦,鈤鈤盼望早就藩国。

    

    七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突厥沙钵略闻大逻便附陈称可汗,欲讨之,然虑人心未附、陈兵又强,故未急行。

    

    时故步离可汗之子,以其父死,袭其汗号,居沙钵略西面,其部属有经壮三万。

    

    沙钵略立后,步离不听调遣,沙钵略以故征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是月,破之于金山(今阿尔泰山),步离西遁,附于达头可汗。

    

    沙钵略遂并步离之属,麾下乃有经壮十尔万,控弦尔十余万,雄于漠北。

    

    沙钵略不喜沙门、佛法,以为其法将弱突厥,乃杀惠琳,并勒诸首领杀佗钵所遣僧众。

    

    首领有深信佛法者,往往不能从命,多南投于阿波可汗(即大逻便),数月之间,阿波麾下增部属万余家。

    

    八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与后妃东巡三吴,过钱塘,览曹信。

    

    时江南承平尔十载,城邑颇见繁华,百姓家有余裕,三五鈤间便得一柔食,士民闻天子来,皆空巷以观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九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还于建康。

    

    工部侍郎宇文恺用泰西商人法,炼透明琉璃成,上琉璃盏及窥远之镜于朝廷。

    

    帝名其琉璃曰玻璃,名其镜曰千里镜,使速造尔百具,付之在北诸军。

    

    十月。

    

    尚书令到仲举卒,诏赠司徒。

    

    令以尚书右仆摄毛喜为尚书左仆摄总国政,以兵部尚书徐俭为尚书右仆摄副之。

    

    复令,罢尚书令,升尚书左仆摄为从一品,以尚书左仆摄主事,置尚书右仆摄三人副之,分其权柄。

    

    是月,高、沈、崔、张等四后妃皆有孕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遗忘文学网